买房不如租房好,你怎么看?
发布时间: 2017-11-17
来源:未知
浏览次数:

作为一名普通的市场参与者,我们毕生努力的目标,不应该是获得超额回报,而是尽量避免重大错误和损失大只500登录。即便只能游走在贪婪和恐惧之间,适当的保守态度和提防姿势,亦有助于降低我们被收割的机率。
而外界种种声音中最应当提防的,莫过于涉及重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“政策放风”。这些言论和举措有时会误导我们,甚至阻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——
比如涉及养老问题的“只生一个好”(1982年);
比如涉及三个省份投资和安居问题的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”(2003年);
比如涉及出行问题的“北京不可能作出限购机动车的决策”(2010年)、“广州没有限购私家车计划”(2011年)、“天津的情况跟北京不一样”(2011年)、“深圳不会搞突然袭击”(2014年);
比如涉及住房问题的“房产限购名单不存在”(2011年);
比如刚刚辟谣IPO重启传闻的证监会“半夜鸡叫”(2014年);
比如涉及证券投资问题的“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”(2015年)……
如今,最新版本的政策放风叫“买房不如租房好”。作为房产长效机制的开路论点,此种言论的逐步出炉过程颇为有趣,事实上也已经改变了部分受众的观念。
房事体大,不可不察。
“没买房的恭喜了”
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大只彩票分分彩玩法,住房制度改革方向就是“购租并举”。随后,一系列围绕这个核心的政策和声音便接连放出,目不暇接。
然而,如果只是空口无凭地说“买房不如租房”,似乎很难扭转国人根深蒂固的居住观念。因此,还需要其它合力。
你想当地主,还是做佃农
观察近年住房政策的更迭,如果只是关注密集的调控指令和心电图般起伏的经济指标的话,那么格局依然有限,难以窥及真正的时代脉络。
不妨先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,看看城镇化进程没有普照到的地区,在搞什么名堂。
刚刚结束的高层会议上,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确立了两件事:
1.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,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;
2. “三权分置”,土地承包经营权细分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。
这是什么意思呢?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开,就是已经承包土地的农民,可以在依然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,把土地的实际使用权流转给他人。简单来说,允许一部分人当“地主”,另一部分人当“佃农”,国家认可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。
在历史上,我国民间也曾自然演进出类似的策略,即“田骨”和“田皮”。土地所有权即田骨,土地耕种权即田皮。作为佃农,只要交够契约上约定的租金,就可长期稳定地使用土地,不致奔波不安。
政府在土地承包合约到期前续30年长约,允许并鼓励承包人将土地租给他人,政策上认可这种长期稳固的租佃关系……看起来是不是和“住宅70年到期后可以续期(今年两会时总理提出),鼓励租房,并且通过10年期租房贷款、政府中介、相关法规及监管措施,确立长期稳定租赁关系”如出一辙?只不过一个在乡村,一个在城镇罢了。
无论在城还是乡,土地都是国家和集体所有的。农民和市民只不过是在“一级市场”长租了这块地,国家通过不断续约稳定这些“一级租户”,让他们“有恒产者有恒心”。但为了防止一级市场过热导致的其它问题,国家逐步缩减一级市场规模甚至冻结交易,让后来者只能通过“二级市场”向这些一级租户租赁土地或房产,国家鼓励并希望这种行为成为主流。
无形中,政策将人分为两类。一类是地主,另一类则是佃农(当然这是宏观来看,具体案例中,有些人可能既是地主又是佃农,比如进城农民工)。
神仙打架,听市场的
租购同权,是一个特别令“无房无户”的外来务工人员振奋的消息。就在人们为买不起学区房难过时,天空突然飘来五个字:那都不是事。什么心情?
不过这是个明显要打架的政策博客计划每天更新,因为也在不久前,国家已经三令五申严控特大城市规模:比如北京要死守2200万红线。船满了,上不了船的就是“非首都功能”,请自觉离开首都。
所以北京一边在每年缩减人社局的落户指标,一边还要在保障房指标中留出“新北京人”的位置。打一巴掌给块糖吃,这究竟是要疏解,还是要吸纳?
不过好在,当神仙们左右互搏的时候,市场是永远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的——从早期的房改房、外销商品房、央产房、军产房,到后来的经济适用房、廉租房、两限房,一大批名目繁多的住房品种并存于普通商品房的体系之外。“光北京就有十七八种,全国得有三十多种”。然而这些政策性住房并未成功打压过房价,也没改善过普通人住房难的困境。
同理,作为具有极高正外部性的一线城市公立教育资源,由于其价格(入学费用)在国内已经被限定为近乎白菜,那么市场就必须要通过其它方式筛选入学名单。如果西城区十几万一平的老破小户主,都还要因为孩子没学上去教育局门口讨说法,凭什么一个租房的就敢臆想自己的孩子能够“租购同权”?
那么很多大只500注册的彩民会问,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?其实我个人觉得现在只是总结一下当下现况,到底怎么做就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了。
相关阅读:大只500教你怎么辨别平台的正规性(二)